《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资源冷杉。图片由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提供
资源冷杉的锥体。图片由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提供
人民网,4 月 1 日。 3月31日上午,“活植物化石”杉木资源全球首次实地考察(一期)在广西银竹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横江保护区举行。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在银珠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培育的80株6年生、3年生苗已回归野外。
紫苑冷杉是我国南方著名的孑遗濒危植物。 1977年在广西紫苑县首次发现,并以它命名。分布范围窄,种群少,栖息地脆弱。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第一批)》I级重点保护植物、《中国红色物种名录》极危物种(CR)、《国家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名录》国家林业局《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物种(EN),在IUCN 1998年颁布的《针叶树行动计划》中列为全球重点保护的旗舰树种。世界濒危物种保护的物种,其濒危和保护地位受到国内外影响。重要关注。资源冷杉是一种环境敏感树种。它是周期性进退的“活证”我国南方第四纪冰川,也是探索全球气候周期性变化的重要实验材料。树种,资源冷杉野生种群迅速减少,急需抢救保护工作。
资源冷杉野外回归启动仪式现场。人民网 王勇
工作人员种植了资源冷杉幼苗。人民网 王勇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资源冷杉的保护工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的推动下,桂林市林业局与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银竹崂山资源冷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县林业局、钱家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泉州县林业局等单位积极开展资源杉木监测保护工作,监测资源杉木的资源分布、群落演替、种群递减机制、再生产等,开展了生物特性、种子败育机制、人工授粉育种和育苗。
博士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资源冷杉研究组组长胡兴华介绍,以往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人为干扰以及资源冷杉的生物学特性(如生长缓慢、种子流产率高) ) 是造成资源冷杉种群快速下降的主要因素,而人为干扰和特殊的生物学特性是最关键的原因。根据前人的研究,已经确定了资源冷杉种子严重流产的机制。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冷杉研究团队发明了资源冷杉授粉育种技术,并在银竹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培育资源冷杉种子。苗,为实施资源冷杉保护工程奠定了科学基础和技术储备。希望通过10至20年的努力,资源冷杉逐渐摆脱极度濒危状态。
工作人员为新种植的资源冷杉幼苗浇水。人民网 王勇
新种植的资源冷杉幼苗。人民网 王勇
“野生濒危物种的回归是其保护工作中的一个象征性环节,是增加野生濒危物种数量,促进其种群规模有效恢复不可或缺的途径,表明对它们的保护、育种和研究达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野生就业保护协会常务理事齐耀东表示,资源冷杉对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杉木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野外首次回归,示范效应强。
工作人员正在对资源冷杉进行授粉育种。图片由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提供
目前,广西植物研究所依托广西植物研究所现有的科研技术和人才,在广西植物研究所建设了资源冷杉繁殖体离体库,地处银竹寮山资源冷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和钱家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资源冷杉苗木繁育基地。通过基地建设,加强资源冷杉授粉育种,分批培育资源冷杉苗木,按计划开展资源冷杉野外还栽。同时,还建设了野外实验观测站,对资源冷杉的回归引种、生长发育、种群动态、群落演替、造林等方面进行长期观测和科学试验,建立大型数据库。资源冷杉大田植物,并对现有植物进行定期检查。保护和观察,确保植物健康生长。
年度资源冷杉幼苗。人民网 王勇
六年生的资源冷杉幼苗。人民网 王勇
据悉,到2030年,广西将完成12000余株冷杉野外归还,野外健康个体数达到10000余头,杉木种群将恢复到稳定的成长。 (王勇,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