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高度屈光参差同例双眼的屈光要素构成差异,了解影响屈光状况及高度屈光参差的形成机理.方法 自动验光仪散瞳前后客观验光,结合插片法确定屈光状况.129例等效球镜≥3D的近视性高度屈光参差患者,依据屈光状况,同例双眼分别列为高屈光眼组与低屈光眼组.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屈光力,A型超声仪检查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各屈光要素相关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与眼球近视度相关性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随机对部分屈光参差患者的直系亲属,确定屈光状态,检查屈光要素,探索屈光参差的遗传性规律.结果 高、低屈光组双眼角膜屈光力差异率25.58%;前房深度差异率31.01%;晶状体厚度差异率20.19%;眼轴长度差异率占比86.05%;角膜屈光力、眼轴长度t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前房深度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眼球近视度与角膜屈光力、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呈正相关,与前房深度呈负相关.遗传性相对存在,明显相关性占比19.36%(6:31).结论 角膜屈光力及眼轴长度是影响眼球屈光力的主要因素;前房深度及晶状体在眼纵轴线上的位置差异可导致特异性屈光不正.遗传依从性、双眼发育进度不等量,可能是高度病理性屈光参差发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