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春天又到了,云南人终于开始“蠢蠢欲动”了,因为各种食用花开始上市了。
苦刺花、棠梨花打头阵,配合初发的香椿,之后金雀花、白花跟上,整整一个春天,云南的“菜街子”从视觉和味觉上同时散发着“香喷喷”的感受。
今天雀小仙就来八一八,为啥云南人那么喜欢吃花?
*云南菜街子上卖的藤花
吃花,来源于古老的习俗。最早的吃花行为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在那个时候,是高层阶级的专享。
商朝,蒙昧未开,大家说话都喜欢神神叨叨地带点啥神话传说。
所以《吕氏春秋·本味篇》有这么一段记载:“菜之美者,昆仑之箱,寿木之华……阳华之芸,云梦之芹,具区之蔷……”
说重点就是,菜里面最美味的有“寿木之华”,寿木的花,“具区之蔷”,具区的花。
其实啥是寿木啥是具区不用认真,十有八九又是商代人的神话脑补,他们有没有吃过这俩玩意儿谁也不敢保证。
不过能把“花”列为“至味”,证明那个时候吃花还是奢侈品,一般人吃不上的。
*《吕氏春秋》
当然,说起讲话神叨叨的,一定得提这位家喻户晓的——屈原。
他的《楚辞》三句不离神仙,五句不离传说。当然可能也不完全是屈原的锅,因为《楚辞》本身就是用于祭神的歌谣。
总之,《楚辞》里面有这么一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这里屈原比《吕氏春秋》套靠谱一点了,好歹他说的是现实中就有的花——木兰、菊花。
虽然吃法还不是那么太靠谱,按照木兰普遍2至5米的高度来看,屈原他肯定是喝不到花瓣露水的嘿嘿。
再之后的秦汉时期,花与中国人的另一大传统爱好——酒融合了。重阳节佩戴茱萸,喝菊花酒在民间已经广泛传播。同时,也出现了鲜花做的菜。
经历了秦汉时期的花酒、花酱之后,在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食花又开始“画风不对”了。
之前赵公明哥哥那期就说过魏晋是个很神奇的时期,道教的快速发展使得基本啥都跟道教有了一腿,花也不例外。
道教除了爱画符就是爱修仙,于是以花为原料的各色仙丹层出不穷。
“道士朱孺子吴末入玉筒山服菊花乘云升天”“ 康风子服甘菊花、桐实,后得仙”“ 得寿数百岁不老,后入地肺山中仙去”……
好的好的知道了,论成仙,你们道教可是专业的!
之后从唐朝开始,食花慢慢从社会高级阶层向普通民众阶层传播,同时,食花的方法也多样化起来。从花酒到花粥、花茶、花馅、花肴、花火锅……真的是把花吃成了朵花。
*鲜花宴
在诸多吃花的人群中,云南人因为本地鲜花资源的丰富,硬生生地吃成了“花痴”。
云南的气候特别适合鲜花盛开,因此云南十八怪里有一怪就是“四季鲜花开不败”。除了成吨成吨运往世界各地斗南鲜切花外,食用鲜花资源也十分丰富。
据统计,云南全省可食用花卉有共有 140 种隶属于 52 科,108 属。其中人工栽培的 76种,人工驯化栽培 14 种,野生资源 50 种。
可见,为了能够吃上花,云南人的祖先挺拼的,在这么多的植物中挑选出能食用的花跟神农尝百草差不多,指不定中了多少毒,可见对花是真爱!
除了吃,云南人也会把鲜花作为菜肴的点缀,而与其他地方点缀菜肴的鲜花不一样,云南菜点缀的鲜花大部分是可以吃的。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过桥米线,正宗的过桥米线就必须有菊花瓣这一味配料。而且近年改进的过桥米线吃法,会把菊花瓣单独盛碗,不仅视觉上很享受,也让人有着直观地把美吃下去的感受。
*菊花过桥米线,可以看见下方佐料碟中的菊花瓣
不止吃下去美,花的药用性也很高。
“吃了金雀花,眼睛不眨巴”是流传于云南民族地区的谚语,说的就是金雀花的明目功效。
事实上,通过现代研究,金雀花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抑菌、抗氧化、防癌症的功效。除此之外,苦刺花有着抗过敏作用,鸡冠花有着防骨质疏松的作用,菊花有着清热解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