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期刊导读

如何防治外来植物杀手薇甘菊

来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往往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美化环境等目的,引进了大量的外来物种,然而事实上,有些外来物种的入侵,对当地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们会改变当地物种的多样性,稳定性,生产力等,甚至是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最后就可能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衡。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是菊科,假茎泽兰属植物,又名小花泽兰。该属全世界约430多种,为世界十大有害杂草之一,于19世纪后期传入我国。已在我国沿海一带大量分布,并呈现蔓延的趋势,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容忽视的破坏。

薇甘菊原产于中、南美洲。1949年,印度尼西亚的茂物植物园从巴拉圭引种薇甘菊作为橡胶园的覆盖植物,1956年又被用作垃圾填埋场的土壤覆盖植物,到1987年已蔓延到整个印度尼西亚,后来又扩散到整个东南亚,太平洋地区的斐济、库克岛、所罗门群岛以及新不列颠,大洋洲则见于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也发现了它的踪迹。

我国原产的并没有薇甘菊这一物种,薇甘菊是20世纪初期发现于我国香港地区,1984年则初次发现于深圳银湖地区,1997年以后,则发现其在广东内伶仃岛大量分布,危害极大。目前在我国沿海一带,如珠三角地区,广东省,海南省,香港地区等地广泛密布,尤其是在广东地区,其已经成为屡见不鲜的物种,并呈现出蔓延趋势。近年来,在我国云南等地也发现了该杂草的踪影,由于该物种的适生性很强,可能最后蔓延至全国大部,造成巨大的危害。

由于薇甘菊的生长太快,种子轻有冠毛,易被风传播,并且耐受度也很强,因而其的防除是一项很困难的工作。从意识到它的危害起,各国均陆陆续续的发展了各种方法来进行防治,采用了人工清除,化学处理和生物防治等手段。

人工清除:依靠人力来清除外来入侵植物,只适宜于新传入,尚未大面积扩散的入侵种。但是薇甘菊如今已在沿海一带大面积的扩散,加上薇甘菊的营养繁殖和种子繁殖能力极强,地上未完全铲除的茎节及大量尚未死亡的茎节短时间内能生根长成新的植株,所以人工清除对于薇甘菊的防除基本已经无效。尤其是在野生的林分中,用人工清除不但不能减轻危害,反而会加重。

化学防治:利用化学物质来防治病害,杂草等有害生物一向是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因为化学防治通常见效快,可施用范围大。对于薇甘菊的化学防治,多施用各种化学农药,如10%氯磺隆,10%甲磺隆,20%的使它隆对于薇甘菊的防除有一定的效果,并且同时辅以表面活性剂能够增效药剂的作用,同时施药部位应选取在植株中上部,因为中上部的组织更为幼嫩,对药剂敏感性更强,容易产生药害。

随着人们对于环境保护认识的加深,化学药剂防除病害杂草的可能带来的危害也日益得到关注,农药残留,外来入侵生物产生抗药性等问题凸显出来,成为化学防治外来入侵生物的软肋,因此对环境的破坏作用小,不会轻易引起外来入侵生物的抗性的生物防治成为针对外来入侵植物的有效控制方法,例如微生物、天敌昆虫,寄生植物等。

天敌昆虫:薇甘菊生物防治的天敌昆虫种类较多,如安婀珍蝶,该昆虫主要分布于哥斯达黎加,委内瑞拉,巴西以及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还有小蓑蛾也被用于薇甘菊的防治上,它能够取食叶片,乃至于将整个植株全部吃完,使薇甘菊不能生长。

微生物:利用微生物寄生在外来入侵植物上,破坏其生理代谢,从而致使植物不能正常生长,是目前生物防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段。薇甘菊柄锈菌可以侵染假泽兰属的多种植物,其侵染植物叶片和叶柄等营养器官,受侵染的部位褪绿,产生孢子堆后,逐步坏死,脱落,最后导致整个寄主死亡。

寄生植物:田野菟丝子对于薇甘菊的防治有着明显的作用,即菟丝子能够寄生薇甘菊,影响其茎叶生长和开花结实,最后能致死薇甘菊,但不会致死区域内其他植物。

上一篇:浅谈涉林案件中植物物证照片的拍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