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期刊导读

撒坝猪与楚雄彝族文化的交融及其影响

来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28

1 撒坝猪的品种特征

1.1 撒坝猪外貌特征

体型中等,体躯狭长。头中等大,额窄、有八卦或不完全八卦皱褶。耳中等大、耳根软而下垂。嘴筒长,腹部下垂明显。臀部稍尖斜。四肢坚实有力。尾粗长,尾根低。乳头5~8对,排列整齐、对称。全身黑毛,少数火毛,少数头、四肢和尾尖白色。撒坝母猪成年体重:大型母猪120~160kg,中型母猪80~120kg,小型母猪40~80kg。

1.2 撒坝猪繁殖性能

性成熟早,初情期公猪2~3月龄,母猪4~5月龄;配种年龄公猪5~8月龄,母猪6~9月龄。母猪发情周期()天。妊娠期(114±2)天。

2 撒坝猪的起源及历史变迁

2.1 撒坝猪的起源及与彝族历史渊源

2.1.1 彝族具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

拥有属于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文字。云南楚雄的彝族,至今还保留着一种鲜为人知的古老历法——彝族十月太阳历,据推测,此种历法渊源于远古伏羲,大约有上万年的历史。它把中国的文明史追溯到埃及、印度、巴比伦三个文明古国之前。

2.1.2 彝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在数万年的劳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征服自然的经验和知识。如何从自然环境里获取食物,如何在艰苦条件下生存,都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方式。狩猎便是彝族生活的组成部分,狩猎而来的野猪,在猎物十分充沛的情况下,经彝族人养殖逐步演变成了家猪——撒坝猪。由此可见,撒坝猪与彝族历史渊源密不可分。

2.1.3 彝汉经典大量记载

我国西南地区自古为彝族先民居住地。《山海经·海内经·若木》载:若木、若水是彝语音译,若木是彝乡,若水是彝水,说明若水(金沙江)流域是彝乡山水。《水经注·若水》载:金沙江自古以彝语命名,说明彝族自古以来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彝族起源于金沙江流域。《水经注·若水》其他记载进一步证明了西南地区是古代彝族生活生存的地方。

2.1.4 《楚雄州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2015年楚雄州年末全州常住人口273.30万人。按公安户籍人口统计,年末全州总人口人。其中:乡村人口人,城镇人口人。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人,占总人口的35.7%,其中彝族人口人,占总人口的28.8%,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0.7%。

2.2 撒坝猪名称由来与历史变迁

2.2.1 撒坝猪属于乌金猪系

具有耐粗饲,饲料利用率强,适应性和抗逆性强,肉质佳美等优点。主产于楚雄州禄劝(1983年划归昆明)、武定、楚雄、南华、禄丰、姚安、大姚、双柏、牟定、永仁、元谋县,昆明市富民县、安宁县和东川地区也有分布。以禄劝县撒坝猪存栏数最多、且撒营盘镇(以前称撒坝)存栏数在全县乡镇中最高而得名。

2.2.2 1973年7月,根据楚雄州委《关于合办种猪场的决定》文件精神

楚雄州种猪种鸡场正式成立,开启了撒坝猪品种选育和品种保护工作。1983年6月,撒坝猪被录入《云南省畜禽品种志》,同年10月,原楚雄州禄劝县划归昆明市,但撒坝猪8个家系种猪依然完整的保留在楚雄州种猪种鸡场。1986年,撒坝猪被录入《中国猪品种志》。2006年,撒坝猪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08年,楚雄州种猪种鸡场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撒坝猪保种场。2011年,撒坝猪被录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同时被云南省农业厅评为“云南六大名猪”。2014年,撒坝猪被载入“全国地域特色农产品普查备案”名录。2016年,“楚雄撒坝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3 撒坝猪品种评价

3.1 撒坝猪品种优点

与进口的长白、约克、杜洛克等品种相比,一是耐粗饲、二是抗病力强、三是肉质好(肌间脂肪和氨基酸含量高)。

3.2 撒坝猪品种缺点

与进口的长白、约克、杜洛克等品种相比,一是生长缓慢、二是屠宰瘦肉率低、三是饲料报酬低。

4 撒坝猪对彝族饮食文化的影响

彝族人民凭借彝乡多彩的自然环境、丰厚的自然资源,用勤劳的智慧,创造着幸福美好的生活,传承着独具特色的饮食习俗。彝族人逢年过节、结婚生子等重大节日活动,都要“杀猪宰羊”,充分说明彝族人对猪肉的喜爱和作为主食材的首选,最富盛名的是"坨坨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是彝族人饮食文化的真实写照。既让人感受到了他们待客的热情大方,也看到了他们粗犷豪放的一面。独具特色的彝族饮食文化和彝族对猪肉的喜爱,铸就了坨坨肉、猪肝生、油浸肉、猪焦肝、千张肉、粉蒸肉、锅烧肉、套肠、血旺小炒肉、香肠、火腿、腊肉、回锅肉、红烧肉等等,书写着丰富多彩的彝族饮食文化。

上一篇:生物技术政策与法规教学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